88858cc永利官网

【教育家精神万里行】共谱教育强国的“师者华章”——2025年“优秀班导师”标兵事迹展之一

首页 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24日 作者:学生记者 常亚群 张馨月 张晓庆 编辑:李素梅 来源:党委宣传部

王枫:方寸桌案藏初心 一片丹心育新人


“9:00与考研学生面谈”“14:00整理期末成绩反馈表”“16:30家长会筹备会”“晚8:00线上答疑”……在机电工程学院机械224班班导师王枫的日程本上,红色水笔标注的行程密密麻麻。笔记本页脚上还贴着一张“提醒孩子们考研冲刺阶段,注意心态调节”的粉色便签。


王枫的班导师日常,全是由一件件小事密密串联而成。课间,总有学生来办公室问专业课难题、聊生活烦心事,王枫总会放下手头工作,耐心听完每一句困惑;晚自习后,她的线上对话框依然活跃,从知识点梳理聊到未来职业规划;就连课余时间,她也会和学生一起整理班级学习资料,敲定下一阶段的复习计划。这些细碎日常里的陪伴,慢慢让机械224班有了“家”的温度,学生们也常常调侃说:“遇到事找枫姐,心里就踏实。”


“把每一件小事儿都做好了,才能以真心换真心。”王枫把学生的思想建设、心理建设放在重要位置,坚信解开学生心里的“结”,比单纯督促学习更有效。面对学生的困惑,她从不用老师的身份否定学生,而是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困惑。班里曾有一位同学,因为成绩不好所以对专业学习逐渐失去兴趣,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,一度陷入迷茫。王枫了解情况后,一次次找学生深谈:“既然改变不了专业,那就试着改变自己,说不定会发现新的可能。”


在王枫一次又一次的劝解开导下,这名同学慢慢打开心结,开始主动学习,成绩一点点有了提升,整个人也变得自信开朗。“看到他从‘摆烂’到‘奋进’,找到自己的方向,我真的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。”王枫说,教育的价值从不是“教出多少尖子生”,而是“帮多少迷茫的学生找到方向”。一句鼓励,一份耐心,就能点亮他们心里的灯。



“学生就像风筝,攥太紧会束缚成长,放太松容易偏离方向。发现他们懈怠或迷茫时,轻轻拽一下‘线’,其余时候,就给足自由,让他们去闯、去试错。”这种张弛有度的方式,让班级氛围既有序又轻松,学生们既能感受到约束,又不缺自主成长的空间。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机械224班荣获2023—2024学年模范集体、学风进步班、先进团支部等称号。


王枫深知,育人从来不是学校的“独角戏”,“家校共育”才能形成教育合力。因此,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,她格外注重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。每一次召开家长会,她都会把学校规划、班级任务逐条逐项讲透彻,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、发展规划有足够的了解。期末成绩出来后,她会先和学生一对一沟通,一起分析进步和不足,征得学生同意后,带着具体改进计划与家长联系、交流,既保护学生自尊,也能让家长有的放矢,精准帮助孩子解决问题,发挥“家校共育”实效。


如今,机械224班的学生已进入大四,站在“考研”与“就业”的十字路口。王枫把每个学生的考研意向、目标院校和就业方向都记在了本子上,有针对性地提供建议。她已连续召开多场专题班会,邀请往届考研成功的学长学姐分享经验。及时分享企业招聘信息,拓宽学生就业渠道,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就业。


方寸桌案藏初心,一片丹心育新人。王枫用日复一日的坚守,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最坚强的后盾,陪他们从迷茫走向坚定,逐光而行。

 

许爽:始于规划明方向 成于坚守育英才


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许爽老师的办公桌上,常年摆放着几本厚重的活页本。翻开其中一页,是一张张泛黄的手写纸条,上面记录着一届届大一新生对大学四年的憧憬与设想。每到毕业季,她都会将这些承载着初心的“规划书”交还到学生手中。从电子042班到如今的通信241班,这本特殊的“成长档案”见证了无数学生的蜕变历程,也成为许爽二十一载育人路上最温暖的注脚。


“大一不规划,大四徒慌张。”作为深耕一线的班导师,许爽始终把“帮学生找准方向”放在育人首位。面对新生初入大学的迷茫,她会在入学第一周就开班会,先让学生写下未来四年的“目标清单”,再逐人拆解成可落地的“阶段性任务”,将抽象的未来转化为可执行、可追踪的成长路径。她不仅关注学业成绩,更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,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。在她看来,无论是就业还是深造,科研能力、实践技能、沟通表达等软实力都至关重要。正是这种前瞻性的育人理念,让她的指导始终紧扣学生成长需求,成为他们前行路上的“指南针”。


在许爽眼中,理工科学生的“方向感”,既要靠规划指引,更要靠专业能力“托底”。“通信行业技术更新快,大一就得接触前沿,不然会跟不上节奏。”每年九月,她都会带着新生走进学院的创新工作室,手把手教他们熟悉专业设备。遇到基础薄弱、跟不上进度的学生,她会把人带进自己的研究生实验室,让学生提前接触学科前沿,参加各类创新竞赛,积累实践经验。为了让学生的专业基础更加扎实,她不断向班级学生强调专业课程的重要性,尤其重视高等数学、编程能力及相关语言的学习。这种对人才培养规律的深刻把握,帮助通信241班的学生少走弯路,逐步完成从懵懂新生到具备专业素养的“准专业人”的转变,班级也荣获“优良学风班”称号。



“跟学生打交道,‘听’比‘说’更重要。”面对学生的学业压力或心理困扰,许爽以“同行者”的姿态陪伴,用尊重和理解打开学生心扉。她善于从学生的日常言行中捕捉情绪变化,通过对话帮助他们化解焦虑。每次考试后,许爽还会拿着成绩单和学生一对一谈话:不是只看分数,而是帮他们在拆解问题的过程中,悄悄重建信心,也让积极向上的氛围在班级里慢慢扎根。


作为凝聚班级向心力的“粘合剂”,许爽支持班委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,无论户外团建还是文体活动,在提升了学生归属感的同时,也展现了班级风采。每逢教师节,学生们还会自发组织庆祝活动,为许老师送上蛋糕与祝福,师生情谊在点滴中流淌。


二十余载春风化雨,从一张张“规划纸条”的守护,到专业能力的悉心培育;从个体困境的温暖化解,到集体力量的凝聚,许爽始终以同行者的姿态,陪着学生在大学时光里找准方向,奔赴属于自己的精彩。


分享
检测到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,这会影响网站的显示效果, 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。